政务服务热线 12345

当前位置:首页>区情>区域综述>产业布局
  • 总体上看,保税区第二产业凸显集聚优势,形成以民用航空、高端装备制造、大众消费品三大产业集群为主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的格局。2022年,工业增加值增长3.5%,占GDP比重较上年提升1.4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比例为41.3:58.7,二产比重较上年提升5.9个百分点。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9.5%,占比为34.8%,较同期占比提高0.8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7.0%,占比为12.9%,较同期占比提高1.9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新兴服务业收入为1365亿元,同比增长4.6%,占行业总收入比重达86.6%,较上年提升个18.3个百分点。新兴业态持续高速增长,灵活用工、战略性新兴服务业收入分别增长60.1%和3.6%。

    空港区域:突出发展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已形成民用航空为主体,智能产业为重点,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快速消费品、新能源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和贸易物流、金融保险、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产业的高端产业聚集区。围绕航空产业集聚区、新兴产业引领区、服务经济发展核的功能定位,加快完善民用航空产业链,推动新兴产业培育,做强高端服务业,形成高、新、尖的产业体系,辐射临港和海港。

    临港区域:突出发展海洋装备制造、通用航空和服务业。围绕海洋经济产业群、先进制造产业发展核、京津冀通航产业集聚地的功能定位,大力提升临港片区海岸线、码头、港口等基础资源利用水平,以人才资源导入、专业化平台载体建设、产业发展环境优化为着力点,重点突出海洋经济产业特色,推动装备制造产业、通用航空、粮油食品产业等集群化和高效益发展。大力发展港口物流、贸易等临港服务业,与海港和空港片区形成产业协同和互补。

    海港区域:发挥保税功能优势,建设物流贸易高地。围绕天津市开放型经济中心和国际物流贸易高地的功能定位,重点推动环境提升改造工程和基础工业转移工程,以平台化发展和智慧口岸建设为着力点,推动国际贸易和航运物流等港口服务业发展,加快培育发展跨境电商等新型业态。

    航空物流区:积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自贸试验区建设、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等重大战略机遇,形成了航空运输、邮件快递、电子商务、航空金融、商务服务、航空维修、教育培训、综合服务等较完整的航空物流产业链,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和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

重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