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5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天津港保税区在天津港港区围网立区;2002年10月15日,天津市委批准开发建设空港经济区,保税区走出围网开疆拓土。2017年12月22日,天津市委决定临港经济区并入天津港保税区,保税区掀开了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经过30年快速发展,保税区形成了“三区两港”空间布局:即管理空港、临港、海港三个片区,坐拥天津港和滨海国际机场海空两港口岸资源。规划管理面积223.2平方公里,其中空港区域102平方公里(含天津航空物流区7.6平方公里),临港区域115平方公里,海港区域6.2平方公里。临港区域规划岸线总长度约73.07公里,目前有大沽口和高沙岭两个港区实现口岸开放。
2020年5月1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保税物流园区转型升级为天津港综合保税区。至此,天津港保税区成为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开放层次最高的特殊区域。作为我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平台、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点,保税区享有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天津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特殊政策,对外开放和创新功能优势明显。
2023年1月11日,由天津港保税区与天津港综合保税区整合优化的新的天津港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联合验收组验收。新的天津港综合保税区将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综合保税区“五大中心”的建设要求,对加快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雄安新区和“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