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下午,由中国航空研究院与中国航空工业文化中心联合主办的2025低空飞行器前沿技术研讨会在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低空经济馆举行。会议以“智启未来 赋能蓝天”为主题,汇聚了来自研究院所、高等院校和领先企业的专家,围绕低空飞行器发展前沿趋势与关键技术展开深入交流,共同为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主题发言话成就 呈现低空科技最新进展
记者获悉,作为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的重要配套学术活动,会议聚焦低空经济概念理念和发展脉络,以及低空飞行器在构型创新、动力系统、飞行安全、运行保障等方面的关键挑战,组织了一系列高质量的主题发言,呈现了我国在低空科技与产业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
中国航空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张福君在致辞中强调,当前,全球低空领域正处于技术爆发和科技创新的“临界点”,谁能在这一轮浪潮中把握先机,谁就能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中国航空工业文化中心常务副主任,中航文化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山在致辞中表示,中国航空工业文化中心致力于成为低空生态的“连接器”与“服务者”,依托专业的科技出版、权威的行业媒体,以及高规格的会展平台,为产学研用各方搭建交流合作桥梁。
凝聚产业共识 为低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主题发言环节,中国航空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吴希明以“低空飞行器发展的认识和思考”为题,从战略高度系统阐释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与实施路径;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在“低空经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报告中回顾低空经济的发展历程,并重点强调安全体系构建的现实路径;民航数据通信公司首席科学家朱衍波围绕运行保障环节,详细介绍低空飞行导航与监视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
飞行器与动力系统研发方面,中国航发动研所总设计师李维系统阐述中国航发在低空动力领域的研发进展;中国商飞北研中心技术专家张驰分享对低空技术的系统思考;航景创新公司副总经理宋阳结合工程实践,介绍重载无人直升机的研发成果与产业化经验。多场报告内容扎实、视角多元,全面展示了我国低空飞行器领域从基础研究到产品开发的全链条创新能力。
据了解,本次研讨会吸引了来自中国民航大学、中航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昌飞、中航工业金城集团有限公司、中航(成都)无人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多家民营企业的共 60余人参加。
注:天津港保税区政府网站(www.tjftz.gov.cn)所有政务信息均为受权发布。按照《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转载我区政府网站相关信息时,须注明信息来源,不得歪曲、篡改标题原意及信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