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建设一流技术产业工人队伍,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助力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近日,天津港保税区5家单位被确定为第二批滨海新区工匠学院建设点,分别是天津博迈科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工匠学院、中铁十二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工匠学院、天津华大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工匠学院、天津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工匠学院、天津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工匠学院。希望各工匠学院紧扣广大职工素质提升现实需求,充分发挥实训场地、设施设备、课程师资等资源优势,努力把工匠学院建设成为技能人才的成长舞台、实践平台、创新擂台,培养具有时代特征、行业特点、工匠特色的高技能人才,为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人才动力。
天津博迈科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工匠学院
天津博迈科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工匠学院立足海工产业发展需求,以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整合资源、优化体系,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一是构建“多维融合”培训体系。学院整合安全、技能、实训、人事四大板块资源,打造“理论+实操”“线上+线下”“技能+管理”的综合培训模式,实现从基础技能到高端认证的全链条覆盖。
二是打造“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学院拥有师资224人,其中兼职教师218人,涵盖高技能人才、副高职称等各类专业人才,兼具实战经验与教学能力,为高质量培训提供坚实保障。
三是聚焦“特色工种”品牌建设。重点发展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手把焊等特色工种,累计培训焊工超1800人次,1278人获国际船级社认证,有效支撑海工项目高质量交付。
四是强化“数字赋能”培训能力。依托“博学堂”线上平台,上线1958门课程,支持千人同时在线学习,实现培训全覆盖、管理全闭环,提升培训效率与覆盖面。
通过持续优化培训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工匠学院已成为区域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中铁十二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工匠学院
中铁十二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工匠学院于2018年3月成立,致力于打通技能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最后一公里”,将工匠学院打造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金色摇篮”。
一是彰显工会特色,建设高技能人才成长“智囊团”。牢牢把握工匠学院正确办学方向,凸显工会办学特色,在教育培训中融入劳模工匠元素。依托中国铁建、集团劳模工匠人才,精选大国工匠张帅坤、全国劳模刘军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田国锐等10余人作为学院特聘教授,常态化参与学院教学、带徒、讲座等活动。每年参与教育培训10余场次,培训超2000人。刘军华曾先后培养高级技师6人,技师25人,4人在国家一、二类测量工种职业技能大赛中折桂,获全国技术能手1人、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3人、三晋技术能手2人。
二是紧扣前沿领域,拓展高技能人才成长“路线图”。持续做强工程测量技术、工程实验测试、建筑经济管理、建筑工程技术、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机电一体化技术6个传统骨干专业教育培训;紧跟建筑业新形势下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和新基建发展新要求,加大高精尖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特别是数智化建设等核心关键领域高技能人才,推动产业领域工匠人才脱颖而出。在中国铁建率先推出线上BIM入门级系列培训,6期课程培养3513人。
天津华大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工匠学院
天津华大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工匠学院坚持“对内赋能、对外输出”的双轮驱动模式,致力于打造基因科技领域人才培育的标杆平台。对内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立体化培训体系:线上依托“同行学堂”与钉钉协作工具,搭建集课程发布、直播授课、学习跟踪与反馈于一体的数字化学习闭环。累计开发上线43门精品课程,参训超4000人次,覆盖新员工、一线技术人员及管理层,显著提升组织能力建设与业务转化效率。线下开设医学实验室认可、ISO27001信息安全、AI应用等理论课程,并通过“理论+实操”模式深化精准医疗技术落地;在AI赋能与质量管理体系培训中,学院结合真实业务场景设计实战课程,推动智能工具应用与标准化知识高效传递,完课率与满意度持续领先。
特色课程聚焦高通量基因测序、遗传分析与咨询、分子检测自动化、精益生产等关键工种,形成专业化、体系化的人才培养路径。
对外积极发挥技术引领作用,面向行业开展高水准专业技术培训。2025年先后举办病原微生物、生育健康(CNV-Seq)、肿瘤精准诊疗等高通量测序技术培训班,以及GenSIRO本地化解决方案研习班,累计颁发证书65份,助力外部机构提升技术应用与数据安全能力。学院以专业内容、实战导向和闭环运营,持续输出可复制的典型经验,为行业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天津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工匠学院
天津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工匠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成立于2021年,是由天津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全资打造、依托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背景和深厚的和谐型电力机车检修产业基础建立的企业级工匠学院。公司作为中国中车旗下一级子公司,是华北地区重要的和谐型电力机车检修基地,属大型国有企业。学院讲师以劳模徐凤山、天津市卓越制造人才孙莉博士为代表,秉承“传承技艺、培育匠心、赋能制造、驱动创新”的建设宗旨,采用“与企业共建”的模式,深度融合企业生产实践与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的建设方向紧密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国家战略,服务于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我们聚焦于高端装备制造这一区域主导产业,以“电力机车检修”为核心,重点打造“电力机车检修工艺优化”“机车电气系统调试”等特色工种品牌。学院旨在通过系统化、实战化的培训,积极培养一批既精通现代检修技术,又掌握智能化、数字化工具,具备绿色维修理念的紧缺型、复合型工匠人才,全力助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近两年,学院紧密对接生产一线需求,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培训工作。我们以解决生产实际难题为导向,将培训课堂直接设在检修现场,推行“案例教学+实操演练”的模式。截至目前,已累计开设“检修工艺优化”培训班48期、“电气系统调试”培训班30期,学员超过1000人次。培训内容不仅涵盖传统的钳工、电工等基础技能,更深入涉及机车网络控制、牵引系统故障诊断、智能化检测设备应用、冷作钣金工的理论知识与实操技巧等前沿技术,有效促进了职工技能素质的整体提升,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天津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工匠学院
天津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工匠学院是由天津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天津航空)为天津航空初始乘务员培训及飞行、客舱、安保在职类资质训练而创建的客舱乘务培训基地。同时,还承接民航空勤人员应急生存训练、水上训练、机组联合演练等各种资质培训,为促进资源共享,发挥专业优势,面向社会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开设职业礼仪素养培训服务。该服务依托民航业成熟的服务标准与培训体系,旨在提升学员在商务、服务等场景下的专业形象与沟通能力。还作为民航科普基地为中小学生开展航空科普教育主题活动。通过模拟器体验及实地参观等形式,提升青少年科技素养,激发其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
天津航空乘务教员核心团队共有20人,由具有多年飞行经验的资深客舱经理、乘务长担任。教员们将“传统式”教学转变为“引导式”教学,调动学员主观能动性,鼓励学员表达观点、自己发现问题、寻求解决方案,从而实现团队共赢。
注:天津港保税区政府网站(www.tjftz.gov.cn)所有政务信息均为受权发布。按照《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转载我区政府网站相关信息时,须注明信息来源,不得歪曲、篡改标题原意及信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