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9年快速发展,保税区形成了“三区两港”空间布局:即管理空港、临港、海港三个片区,坐拥天津港和滨海国际机场海空两港口岸资源。规划管理面积223.2平方公里,其中空港区域102平方公里(含天津航空物流区7.6平方公里),临港区域115平方公里,海港区域6.2平方公里。临港区域规划岸线总长度约73.07公里,目前有大沽口和高沙岭两个港区实现口岸开放。
2017年12月22日,天津市委决定临港经济区并入天津港保税区,保税区掀开了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天津港保税区临港区域:突出发展海洋装备制造、通用航空和服务业。围绕海洋经济产业群、先进制造产业发展核、京津冀通航产业集聚地的功能定位,大力提升临港片区海岸线、码头、港口等基础资源利用水平,以人才资源导入、专业化平台载体建设、产业发展环境优化为着力点,重点突出海洋经济产业特色,推动装备制造产业、通用航空、粮油食品产业等集群化和高效益发展。大力发展港口物流、贸易等临港服务业,与海港和空港片区形成产业协同和互补。
临港区域作为全国首个船舶保税制造与维修基地、全国最大的海上工程装备保税制造中心、国家级的海洋工程保税研发创新中心,以打造国家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和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为战略契机,做足科技兴海文章,吸引众多海工装备企业在临港区域落户生根。目前,推动设立临港综合保税区已被天津市政府列入“2020年市政府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