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保税区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创新工作载体,厚植道德沃土,让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从“无形”走向“有形”,从“入眼”迈向“入心”。近期,区内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校园社区等地涌现的39位道德模范、“天津好人”、“滨海好人”事迹宣传牌,以及首个以好人命名的“天津好人”魏巍文明实践工作室,成为区域精神文明建设的亮丽“地标”和实体阵地,标志着保税区在探索精神文明建设具象化、常态化、长效化路径上取得新突破。

创新载体塑“地标” 榜样力量可观可感
保税区创新性地将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城市公共空间治理,精心打造“好人地标”宣传矩阵。通过在城市窗口区域、人流密集场所设立统一规范的宣传展示牌,系统呈现39位各级好人的先进事迹、精神风貌和温暖笑容,将“德润保税”的核心价值理念具象化、可视化。此举有效打破了传统宣传的时空限制,将匆匆路过的街巷转变为传递正能量的“流动道德讲堂”,让崇高精神和凡人善举抬眼可见、驻足可学。广大市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形成了“发现好人、学习好人、崇尚好人、争当好人”的浓厚社会氛围,有力推动了榜样力量从个体示范向家庭浸润、单位带动、区域辐射的延伸拓展。
建强阵地促实践 “工作室”引领文明风尚
在“好人上街”营造浓厚氛围的基础上,保税区深化拓展文明实践载体,推动成立了全区首个以“天津好人”个人名字命名的文明实践工作室——“天津好人”魏巍文明实践工作室。这不仅是表彰先进、弘扬美誉的重要体现,更是健全文明实践体系、夯实基层阵地的关键举措。该工作室依托魏巍同志多年深耕志愿服务领域的感召力和实践经验,聚焦理论政策宣讲、邻里守望相助、关爱帮扶服务等核心内容,着力打造规范化、常态化、特色化的文明实践活动平台。工作室的成立,标志着保税区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了从“宣传展示”到“实体运作”、从“个体引领”到“组织化推进”的跃升,为文明实践在基层“深扎根、结硕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机制支撑,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具象化、实体化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系统选树结硕果 “好人群体”星光璀璨
“好人地标”的闪亮登场与“好人工作室”的扎实落地,是保税区多年来持之以恒、系统推进“身边好人”选树培育工作的丰硕成果。保税区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原则,建立健全了自下而上、层层推荐、严格评审、广泛宣传的常态化选树机制。通过深入挖掘、精心培育、大力宣传,全区已累计涌现各级各类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47人次。其中包含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1人、“天津好人”8人次、“滨海好人”38人次。这些先进典型覆盖机关干部、国企职工、民营企业家、社区志愿者等多元群体,事迹涵盖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孝老爱亲、见义勇为等多个方面,形成了层次分明、事迹感人、覆盖广泛、影响力强的“保税好人”群体。他们如同璀璨星辰,共同构筑起引领区域向上向善的强大道德力量和精神坐标。
文明赋能强发展 “软实力”铸就硬支撑
精神文明建设的深耕细作与创新实践,为天津港保税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的“软实力”。日益浓厚的崇德向善社会风尚,显著提升了区域的人文温度、社会和谐度和文明程度。诚信、友善、奉献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有效优化了营商环境,增强了区域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对外吸引力。“好人效应”正持续转化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动能,为天津港保税区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创新,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国际化、现代化活力新城,提供了丰润的道德滋养和强大的精神支撑。
天津港保税区通过打造“好人地标”、建强“好人工作室”、深耕“好人选树”,成功探索出一条让精神文明建设可观可感、可触可及、常态长效的创新路径。这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更是提升区域治理现代化水平、增强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展望未来,保税区将继续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深化精神文明建设,让“好人星光”更加璀璨,让文明新风浸润人心,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保税新篇章汇聚磅礴的精神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注:天津港保税区政府网站(www.tjftz.gov.cn)所有政务信息均为受权发布。按照《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转载我区政府网站相关信息时,须注明信息来源,不得歪曲、篡改标题原意及信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