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2024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正式揭晓。天津港保税区以25项获奖成果创历史新高,较2023年增长31.6%,其中14项由区内单位作为第一完成主体,同比增长40%;一等奖9项、二等奖15项,占保税区获奖总数的96%、同比增长41.2%,充分彰显区域科技创新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本次获奖项目在数量、质量及产业带动效应等方面实现跨越式提升,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创新能级跨越式提升,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记者了解到,天津港保税区此次获奖项目呈现“量质齐升”态势,9项成果斩获一等奖,较去年增长80%。由菲特检测与天津大学等联合研发的“高精度微小力值产生及测量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技术发明一等奖”,菲特依托自主研发的微米级光学测量技术,攻克了传统机械在微小力值检测中的精度瓶颈。该项目相关成果已在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行业得到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研发的“动物疫苗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荣获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构建起国际领先的自主技术体系,累计服务34.58亿羽/头份畜禽,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增收23.57亿元,成为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创新的标杆典范。
产业链创新深度融合,主导产业优势凸显。据悉,天津港保税区本次获奖项目与区域“4+2+3”现代产业体系高度契合,其中轨道交通领域以11项成果领跑,高端装备(7项)、生物医药(3项)、智能科技(3项)及新材料(1项)领域多点突破。中国铁路设计集团以6项获奖领衔创新矩阵,中国铁建大桥局、海油工程分别斩获3项和2项,天津市特变电工变压器有限公司、天津普林电路股份有限公司等科技领军企业集体登榜,形成了领军企业“头雁”引领、科技型中小企业雁阵协同的产业创新格局。
协同创新网络加速成型,京津冀科创共同体建设提速。目前,天津港保税区2024年度90%的获奖成果已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实现产业化突破,天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35家高校院所深度参与创新链构建。特别值得关注的是,7项成果由京津冀科研团队联合完成,其中中国铁路设计集团联合北京交通大学研发的“高速铁路智能运维系统”等成果,已实现跨区域创新要素高效配置,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打造产业创新高地,培育新质生产力。近年来,天津港保税区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核心位置,以“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建设为抓手,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2025年一季度,保税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8%,迎来“开门红”,产业体系含“智”、含“新”量持续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此次科技奖项的丰收,不仅印证了天津港保税区科技创新从“单点突破”向“系统提升”的转变,展现了保税区科技创新的硬实力,也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保税经验”。下一步,保税区将继续锚定国家战略需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深化京津冀协同创新,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争做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保税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注:天津港保税区政府网站(www.tjftz.gov.cn)所有政务信息均为受权发布。按照《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转载我区政府网站相关信息时,须注明信息来源,不得歪曲、篡改标题原意及信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