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全球航运业加速绿色转型之际,天津滨海新区也迎来了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投资促进活动。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全球目光再次聚焦这座海陆交汇枢纽。而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天科院”)牵头的“中国—阿联酋绿色生态港口建设技术联合实验室”项目,不仅展现了中国在港口建设领域的技术引领地位,更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天科院临港基地,世界尺度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大比尺波浪水槽正进行着颠覆性实验:通过等比缩建中东国家某港区模型,精准复现百年一遇风浪场景。“它可以模拟极端海况的情况,特别是近些年来,极端气候的影响,超设计水准的情况越来越多,包括波流条件等,在我们水槽里可以实现原态的模拟,包括最大波高可达3.5米。”海洋水动力研究中心大比尺波浪水槽实验室段自豪博士向记者介绍,大水槽还可以最大限度消除研究同一原型时由于比尺大小不同而导致的成果差异。
不仅如此,天科院还建有亚洲水运行业最大的500gt港口土工离心机和20余座物理模型试验大厅,以及技术先进的直流风洞实验室、360°船舶操纵模拟器等一大批先进的科研设施。通过这些设施与技术,天科院围绕港口航道建设、海岸防灾减灾、跨海通道、海洋工程等方向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重大工程应用研究,年均项目数量超过1000项,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贡献了天津力量。
技术输出“软联通” 共享开放带来新机遇
而“中国—阿联酋绿色生态港口建设技术联合实验室”项目的背后,正是依托天科院科研团队突破性的技术支撑,成为推动中国相关标准与技术“走出去”的又一重要引擎。“目前我们国内在绿色港口建设相关的领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包括海洋水动力模拟、港口环境监测与智能控制以及零碳港口清洁能源利用等。”项目的全程参与者、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的助理研究员马国强向记者介绍。
为了将我国在先进港口建设技术领域的技术经验成功推广复制,形成国际影响,以及解决中资企业在海外港口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天科院与阿联酋大学、阿联酋创新三角洲环境科技公司以及中东地区中资企业山东电建三公司迪拜公司联合承担了中阿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专项“中国—阿联酋绿色生态港口建设技术联合实验室”。马国强说:“中东地区港口岸线开发涉及海陆交错带生态敏感区,生态环保标准要求高,为提升绿色生态港口建设技术水平,我院与阿方共建‘中国—阿联酋绿色生态港口建设技术联合实验室’,重点突破港口海岸生态保护修复,港口环境综合治理等节能环保技术瓶颈,推动中国相关标准技术‘走出去’。”
本项目外方研究人员、阿联酋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副教授Aruna Napayalage说:“中国所拥有的先进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为该项目的圆满完成提供坚实保障,同时有力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以及港口基础设施研究。以天科院的大比尺波浪水槽为例,它为阿联酋研究人员开展绿色港口研究创造了一个机会。我相信,通过这一系列积极举措,中阿两国之间的合作必将更加紧密。”

基础设施“硬联通” 搭建起沟通交流桥梁
在与上合国家分享港口工程建设技术的同时,天科院还将水运基础研究领域的科研仪器设备推广至海外相关高校。近年来,天科院广泛深入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围绕港口建设、生态环保、海岸开发等领域,与阿联酋大学、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等20余个国外机构开展技术交流,签署合作备忘录,承担科技援外项目、亚洲合作专项资金、政府间和战略性国际合作专项等14项,围绕气候变化、内河航道、绿色港口、防灾减灾等领域开展联合技术攻关,推动了“一带一路”规则标准“软联通”。 此外,天科院还邀请老挝、巴基斯坦、缅甸等国家高层及驻华使节参观访问,借助外事渠道不断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
“天科院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连续举办发展中国家港口航道技术培训班,邀请‘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政府官员、管理与技术人员、高校师生参加。分享港口领域技术与经验,开展标准互鉴与研讨,共开展培训20余场,惠及400余人次。”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开发处副处长兼海外部主任姜云鹏介绍。
在天科院多年来的工作实践表明,“平台+项目+培训+交流”的合作模式深受合作对象国的欢迎,在推动基础设施“硬联通”的同时,也促进了规则标准的“软联通”以及文化理念的“心联通”。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冯小香说:“今年,我们与阿联酋大学合作的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专项,‘中国—阿联酋绿色生态港口建设技术联合实验室’即将结题验收,为中阿合作贡献新内涵。天科院立足天津,面向全国,走向‘一带一路’,与阿联酋、柬埔寨、巴基斯坦等上合国家相关机构围绕港口建设、生态环保、海岸开发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技术合作,承担上合国家40余项海外工程研究,协助中资企业解决海外工程技术难题,涉及港口码头、人工岛、滨海电站、石油化工等领域,为‘一带一路’海上互联互通和产业合作贡献了天科智慧。”
在阿联酋哈斯彦港,中国建造的多级大型沉淀池,有效保护了附近海域的生态环境;在巴基斯坦,中国公司承建的当地最大燃煤电站,可满足400万家庭的用电需求,点亮了万家灯火;在沙特加兹兰和朱拜勒沿海,中国建造了多个配套港口和海水取排水工程,保障了滨海电站及海水淡化厂的安全运营,为沙特2030愿景的实现提供中国方案……这些场景折射出中国交通科研机构深度参与全球港口治理的创新实践。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天科院,正通过构建“技术攻关+标准输出+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国际合作模式,为上合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注入绿色动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注:天津港保税区政府网站(www.tjftz.gov.cn)所有政务信息均为受权发布。按照《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转载我区政府网站相关信息时,须注明信息来源,不得歪曲、篡改标题原意及信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