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金融业快速发展,人们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存取款一体机、超级柜台、智慧柜员机等越来越广泛地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或许并不知道,这些金融自助设备都拥有一颗“中国芯”,而这些核心部件自主知识产权的取得,是本市一家民营企业多年来孜孜以求、不懈探索的结果。
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银科技”)是较早落户滨海新区空港经济区的民营企业之一,恒守着自主创新的初心,恒银科技艰苦奋斗、锐意前行,逐渐成长为全球金融自助终端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领域的龙头企业。在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发的时代背景下,他们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在夯实主营业务的同时,不断聚焦场景应用,勇于拓展新的赛道,为企业转型升级打下坚实基础。
从白手起家,到成为国内领先的智慧银行解决方案提供商、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并成为行业国家标准的制定者和引导者,跻身细分领域市场的领跑者行列,恒银科技的发展信心和后劲,究竟从何而来?
不管多难也要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走进恒银科技的创新展示中心,满满的科技感扑面而来:一台台搭载着自主研发核心部件的金融智能设备和自助终端设备,仿佛把参观者带入到了一个个金融应用场景、消费支付场景和政务服务场景中;密密麻麻布满一面展示墙的专利证书,是企业拥有千余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的最强见证。这里的每一个展陈元素,都见证并述说着恒银科技一路走来的成长足迹与辉煌成就。
展厅里的一台循环机芯不禁引人驻足。“我们新一代存取款一体机采用的就是这款自主研发的循环机芯。机芯模块采用国产安全芯片,每秒可高速鉴别13张人民币,支持远程自动清机和钞票忘取回收功能,能够充分满足大额存取款客户对高效率和安全性的需求。”恒银科技党委副书记梁晓刚自豪地告诉记者,“在很多关键指标上,我们自主研发的循环机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今天的骄傲来源于十余年如一日的孜孜以求、艰苦奋斗。
在2004年恒银科技创立之初,国内的金融设备领域还是另一番光景。
当时,我国金融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对金融自助设备的需求巨大,可金融自助设备市场几乎被欧、美、日的几个主要厂商所垄断,“满城尽装‘外国芯’”,金融自助设备生产长期处于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
尽管当时恒银科技已经掌握了相关技术,可一些外资企业依然傲慢地想把中国企业长期置于自己的垄断阴影之下。恒银科技党委书记、董事长江浩然至今记得,在他们创业之初寻求技术合作和引进的伙伴时,一家知名韩国企业向他们开出了丰厚的条件,非常有利于他们快速进入市场。可同时也封锁了他们的自主创新之路——韩方要求必须贴牌合作,恒银科技最终只会沦为对方的代加工厂。
“绝对不行!”江浩然毅然决定退出谈判,团队所有人也毫不犹豫地和他站在了一起。“市场的垄断不仅意味着利益的垄断,更会严重威胁国家的金融支付安全。当时我们心里只有一个信念:不管多难,也一定要做自主品牌,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就这样,一个初创团队,一群“热血青年”,胸腔里搏动着一颗赤诚的创业初心,铆足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在坚持自主创新这份“执念”的指引下,从零开始,一边开展国际交流、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一边苦心钻研、加速核心技术攻坚,在一次次失败中摸索门道,在一次次摸索中逐一破解着“卡脖子”技术难题。经过50多个方案设计、百余次图纸修改、两百多次样机试验、千万张真钞试验,在一次次失败中摸索门道,最终突破了摩钞不均、纸币倾斜、通道卡钞、堆叠码齐、实时识别、异构计算等多道难关,成功研制出“中国芯”,并申请了国家专利。
当装有恒银科技“中国芯”的ATM全面推向市场时,产品在出钞速度、稳定性及钞票鉴伪准确率等关键指标上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一成果令国际ATM巨头都“惊掉了下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谆谆嘱托,时时激励着恒银人踔厉奋进的信心和决心。“十几年来,我们掌握了金融自助设备的全部核心技术和全套自主知识产权,在行业内率先使用并推广国产加密算法,不仅实现了在金融自助设备领域的自主、安全、可控,更实现了核心技术上对国外厂商的赶超。现在看来,当初我们选择了最艰难的一条路,但也是最正确的一条路。”江浩然深有感触地说。
我们既是见证者也是受益者
回望来时路,似乎已是云淡风轻,唯有经历过那段创业艰辛岁月的恒银人心里最清楚:如今的成绩来之不易,取决于企业自身强劲的内生动力,更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
2004年初创于北京,恒银科技经过几年发展,已初具规模。2008年,当他们决定跳出“舒适圈”,向打造自主品牌攻坚发力时,江浩然把目光投向了天津。
彼时,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大潮正波澜壮阔地在渤海之滨激荡,到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创新创业的热潮在这里涌动。“当时,天津保税区通过各种渠道找到我们,盛情邀请我们来这里发展。周到贴心的服务和各类优惠政策,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从小生长在天津的江浩然带着浓浓的初心和情怀,把企业从北京迁到了天津空港。
漫步在如今的恒银金融科技园,现代化的办公大厦拔地而起,草木葳蕤、郁郁葱葱。可梁晓刚不会忘记,公司整体搬迁过来时的场景的窘迫与艰苦。“2008年10月31日,漫天大雪不期而至,办公楼的窗户还没来得及装上玻璃,生产车间里透着一股寒意。头天杯子里喝剩的水要是忘了倒,转天都得结层冰……”瑟瑟寒风裹着雪花吹进屋里,团队一班人却内心火热,他们身披军大衣,围坐在“小太阳”旁研究技术方案。
克服了客观环境的艰苦,紧接着,人员流失、资金短缺、建设周期长、市场开拓难……接踵而至的现实难题,一次次拷问着恒银科技的信心。“我们到底行不行?每个人心里也都打过问号。”梁晓刚坦言。
正当企业一筹莫展之际,天津保税区管委会靠前服务,主动上门问需,详细了解项目进展情况以及企业面临的困难,因需施策、分条列项地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为帮企业解决资金问题,管委会主动对接有关单位,创新担保方式,以现金回购的形式帮企业解决了项目贷款难题,确保了项目如期建成投产。
人才限价房和人才公寓、“优秀外来建设者”落户政策奖励,一条条“真金白银”的助企政策,一项项务实高效的暖企举措接踵而至,不仅帮助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还为企业自主培养人才打下坚实基础,更极大提振了企业的发展信心。
“恒银科技就像一粒种子,区域的创新发展理念、雄厚的产业基础、灵活的人才政策就是营商环境的沃土、阳光雨露,让我们能够踏下心来搞研发、拼市场,在滨海新区的改革试验田里慢慢成长为一棵大树。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我们既是见证者,更是受益者。”回忆起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江浩然始终心怀感激。
如今的恒银科技,已从创业之初的几十人发展至近3000人的规模。在深耕金融科技领域的同时,企业还积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成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火炬计划、工信部电子发展基金等项目的实施单位,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集群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坚守“底色”是恒银人不变的追求
每个月的首个周一,全体员工精神抖擞地迎着朝阳参加升国旗仪式,所有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上微党课,这一传统在恒银科技延续多年,雷打不动。以红色为发展“底色”,恒银科技立志做百年民族科技企业,满足国家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这样的信念不只是停留在口中,而是深深植根于恒银人的骨子里。坚守“底色”,是恒银人不变的追求。
恒银科技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根”与“魂”,积极探索加强企业党建的有效途径和新路子,在实践中创新形成了“四融入四引领”工作法。
结合公司业务模块,公司党委分别成立“职能、技术、营销、生产”四个特色党支部,关键业务核心研发人员均为党员,中层及以上干部中的党员比例达到70%以上。通过成立党员突击队、开展生产技能大赛等方式,党员在企业转型发展中成为“排头兵”、先锋队。
“我对优化钞票实时换向分拣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这是情况总结和应对方案,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在创新工作室里,工作台上摆满图纸、各类工具及配件,几名党员围坐在一起展开热烈讨论,针对业务提升开启了一场“头脑风暴”。
2019年,恒银科技组建“刘贯伟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配合系列党建活动,不断引导党员模范、劳模工匠先锋模范作用。“我们时刻关注与产业发展相关的前沿技术和最新理论成果,大家集思广益,研究解决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培训。”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党员刘贯伟介绍,工作室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科技创新奖励政策及工作目标,注重发挥“传帮带”作用,这为加快培养技能型人才、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个团队辐射一个集体,一个集体凝聚一种精神。在恒银科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得以传承发扬,创新增效的种子拔节生长、开花结果。在“掌握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场景、发扬工匠精神”十八字经营方针的指导下,依托完备的知识产权体系和强大的研发实力,企业针对全球金融行业的实际情况,开发出了符合国际标准的出钞模块、验钞模块等产品,已具备全面进入全球金融设备市场的能力。近年来,产品销售至孟加拉、伊朗、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国家,为国际金融自助设备行业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推动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紧跟国家战略部署,把惠民、利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把企业发展的底气和信心转化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后劲,积极拓展多元化、智能化、自助化场景应用,为推动天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贡献恒银力量。”谈及未来,江浩然踌躇满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注:天津港保税区政府网站(www.tjftz.gov.cn)所有政务信息均为受权发布。按照《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转载我区政府网站相关信息时,须注明信息来源,不得歪曲、篡改标题原意及信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