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节期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在中华大地骤然打响。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保税区服务中心处于这场战役的最前线,尽职担当,责无旁贷。抗疫号角一吹响,中心所有党员便迅速进入“战斗”状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要求,在关键时期发挥关键作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敢作敢为、善作善为的“中心力量”。

中心“速度”快反应来之即战
当疫情尚在武汉发酵,其他城市还未出现明显征兆时,作为机关后勤服务保障部门,服务中心率先反应,闻风而动,未雨绸缪。
中心20余名干部职工放弃假期,持续坚守,快速落实一系列举措:召开专题会议、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在第一时间实现思想统一、目标统一、行动统一;全体干部职工打破科室、重新组合、点位清晰;安全、车辆、餐饮、环境、卫生等任务统筹部署、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短短两天时间,一支“来之能战,战之即胜”的抗疫先锋队蓄势待发。

此时恰逢年末,各项业务工作都处于收官阶段,任务重、时间少、人手紧。但是,中心坚持腾出精力,紧盯疫情进展。腊月二十八,中心毅然做出“保障物资、服务全局”的决定,寻求各种渠道,排除万难,订购一批口罩、消毒液、体温枪、防护服、医用手套等物资,顺利赶在春节前完成布控。事实证明,这样的科学预判、及时应变、大胆决定和快速执行,为疫情初期紧急防控提供极为重要的保障,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机关部门、驻区机构以及部分企业的急切需求,为全区有序有力有效打好防疫阻击战抢占先机。
在疫情阻击战中,服务中心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

苗宇以采购5万枚口罩成功当选疫情期间最给力“代购”。疫情初期,各个渠道都反馈物资短缺极难供货。在保税区各级领导的协调支持下,苗宇“眼尖”“手狠”,迅速锁定一笔韩国订单。然而,所遇困难重重。当时,海外物资物流迟缓,于是他便通过国内外双重渠道监督,实时协调和沟通,全面掌握物流信息。终于,5万枚口罩历经一路坎坷从韩国抵达保税区,为紧张局势送来及时雨,让所有人的心里都松了一口气。
崔原林是物资保障的“顶梁柱”。他从需求调研、货物接收、入库清点到出库登记、搬运发放,一个人撑起了一片天。崔原林还是个“多面手”,他常常主动“兼职”,送人、送餐、接货、送货,哪里需要哪里能看到他,总要被年轻后辈反复劝说才肯休息片刻。

老党员孟宪和是团队的“主心骨”。在疫情最猛烈的时期,一批来自武汉地区的物资被调拨至保税区,这300套隔离服在当时称得上是极其宝贵的“财富”。孟宪和毫不犹豫,自己协调车辆前往转运中心接驳。回顾当时的情景,他轻描淡写地说:“来自湖北的车、来自湖北的人会不会有风险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越是这种时候党员越要冲在前面。这批防护服对于一线的工作人员来说,就是生命的保障。”

中心“温度”暖入心鼎力助战
衣食住用行,本该普通的日常供给,因疫情而显得尤为重要。当时间的指针从寒冬转到炎夏,又走到金秋,疫情防控成为常态,可是中心人心里那根弦一直紧绷着,他们用细致、内敛、朴实、润物无声的服务,筑起保税人防疫抗疫的坚实后盾,传递出滚烫的中心“温度”。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物业与餐厅工作人员从幕后走到台前。按照以往经验,春节期间留守物业人员仅需20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原本的节奏,大部分人员滞留外地无法返津,激增的工作量让在岗员工分身乏术,一时间,“人荒”问题尖锐,中心各项服务捉襟见肘。不过,困难时候总有英勇奉献的保税人。一些低风险区域人员主动请缨,立即返回,顿时缓解了前线压力;物业公司迅速调集其他项目人员,不到一周时间集结“百人队伍”支援一线,为同心抗疫注入新动力。

疫情防控容不得半点马虎,这是深入每个人内心的声音。配发口罩简单吗?测温登记简单吗?简单,却不容松懈!全体物业人员被分派到数个点位。他们立于风口,是安全的“守门员”,要守得住原则不动摇,要扛得住压力直面人群,要耐得住疲惫连轴转。他们遇到过偶尔的牢骚,却收获了无数的称赞。天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段春华到保税区暗访后,也对保税区的严防死守予以高度肯定。
温饱是民生之本。在春节假期和疫情的双重影响下,各类食材采购流程变得繁琐。职工食堂工作人员没有就势落个清闲,相反迎难而上,为前线战友吃什么好、怎么吃好狠下功夫。一方面拓宽采购渠道,“因地制宜”,提高食材利用率;一方面适量适度,避免浪费。每天,后厨人员从天不亮开始备餐,烹炒煎炸蒸煮各种拿手活儿施展开,力求荤素搭配、营养美味;前厅服务人员接手下一道工序,把餐品逐个打包,妥善分装和保温,确保机关指挥部、高速卡口、医院、公寓等900余位工作人员一天三顿都能吃上热乎饭。“平日里虽然沟通不多,但在困难面前我们就是最亲的人。我们也想和大家站在一起,一口热饭、一勺热汤就是我们能做的事。”朴实的食堂员工,用朴实的话,道出了最朴实的心声。

疫情防控不分昼夜,当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都停运,还有一支车队不知疲倦地运转着。中心公务用车管理平台的工作人员时刻保持“战备”状态,24小时待命,接到命令即刻出发,即便是接送防疫物资、往返天津国际机场接驳外籍入境人员也毫不退缩。没有富裕的人员配备,车队便自觉担起了驾驶、测温、验码、人员登记管控、车辆检修维护一整套活儿,白加黑随时严阵以待。有时实在太累了,几个人就倒班休息,在车队宿舍里合衣小睡一会,一旦电话响起,便又打起十二分精神回岗就位。
安全、高效、周到,是中心人用点滴行动书写出的温暖答卷。

中心“力度”克难关挺身奋战
职工公寓是保税区数万名蓝白领职工集中生活的家园,更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第一道防线。这里人员总数大、结构复杂、流动性强、不可控因素多,因此,公寓稳则区域稳,公寓疫情防控结果关乎区域疫情防控成败。在管委会的指导部署下,中心紧急召集公寓产权方、物业管理方和住宿企业协调会,短短三天之内分别就十一个职工公寓制定针对性防控方案,为后续常态化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奠定坚实基础。福光公寓最早谋划,不仅设置了隔离楼安排湖北、宝坻人员隔离进驻通道,还形成了一整套顺畅的对接流程和严谨的管理程序,为其他公寓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防控范本。

2月初,致勤公寓被征用为空港医院抗疫医护人员住宿点。接到命令后,中心立刻将其列为当下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员上阵,连夜行动,汇集产权单位、项目物业等众人之力,仅用时3天布置完成500张床位。此时,中心的年轻干部发挥了关键作用。27岁的小姑娘崔畅,不怕冷、不怕累、不怕险,自告奋勇加入战斗,连续工作18个小时将300余名医务人员入住安排得井井有条。她还结合实际快速制定保税区《疫情防控应急物资管理办法》、《疫情期间公寓管理指引》、《医用公寓管理方案及职责分工》、《疫情期间班车、餐厅管理服务规范》等制度,保障防控工作顺利进行。在2020年3月,她通过组织的阶段考验,成为中共入党积极分子。

中心“坚守”保平稳严守不怠
11月21日上午,滨海新区启动“滨城大筛”,用3天对全体居民进行大规模核酸检测筛查。当时,冷风夹杂着雨雪,给本就艰巨的任务增加难度。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中心全员上阵,承担起物资运送、用餐准备、人员接送、医务人员安置等后勤工作,在风雪中为战胜疫情四处奔忙,顺利完成为期3天,覆盖空港、临港、海港三区,500余个采样点,2000余名工作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圆满完成18.3万人的检测任务。
2020年下半年,全国疫情形势逐步稳定,疫情防控工作走向常态化。中心在卫生、安全、保障等方面依然“坚守”,严防一线不放松、不懈怠,为夺取战疫最终胜利默默坚守。

2020年,保税区十一个职工公寓全部实现了零病例的安全守护,中心人在长达150天的奋战中留下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于志泳,一名在保税区工作近30年的老兵,有令必从、有召必回。他和搭档高娟长时间坚守在公寓阵地,面对纷繁的任务指令,抽丝剥茧,沉着应对,团结各方,落实群防群控、联防联控机制,织密织严防控网络,死守公寓防控的关键卡口。张文庆虽然临近退休,却被年轻人戏称“长”在工作岗位上:上午,他深入公寓协调解决疑难问题;中午,一边吃着饭一边汇总上报实时数据;下午,到各公寓调查人员值守及物资保障情况;晚上,他到定点公寓门岗检查出入管控措施落实。他的身影遍布空港片区每一个公寓。

就像他们一样,全体中心人铆足了“我敢”“我行”“我上”的胆气和干劲,越是艰难、越是行动,捍卫了防护“一个不能少”、复工“一个不掉队”的目标。港船重工员工住房存在聚集隐患,中心人不惧危险现场办公,连夜疏导转移数千名职工,并于当晚紧急调配726间公寓安置4000余人,解了防疫工作燃眉之急。作为滨海新区定点隔离单位,博乐诗酒店原班人马大部分离职,无法正常运转。面对高感染风险、高工作压力,中心又一次主动请缨,秉承“事不过夜”的原则,当天协调4名人员、转日增加6名人员迅速就位,为区域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守好门站好岗。

疫情防控没有硝烟,却危机四伏,这是一场群防群治、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战争”。面对疫情,服务中心党支部用“火雷的速度”“赤诚的温度”“磐石的力度”,发挥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管理范围零感染交上了满分答卷。如今,疫情防控已常态化,服务中心党支部将继续跟随中央、天津市、滨海新区的步伐,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力往一处使,始终保持决战姿态,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双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注:天津港保税区政府网站(www.tjftz.gov.cn)所有政务信息均为受权发布。按照《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转载我区政府网站相关信息时,须注明信息来源,不得歪曲、篡改标题原意及信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