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设备维修师,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维护上千台设备;他是装备开发师,荣获两项国家专利、多项市级荣誉。这是他的工作,也是他的热爱。
热心助人 成就自我
刘维忠,天津中集集装箱有限公司的装备开发主管,一个喜欢解决设备“疑难杂症”的人。从业14年,他潜心钻研业务,改造创新上千件集装箱生产设备,其中荣获两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多项市级“质量攻关优秀成果”奖。


2010年,刘维忠进入天津中集集装箱有限公司设备动力部,负责油漆线和美妆线车间的设备维修工作。热情的他在工作之余总喜欢待在车间里,跟生产线上的同事了解设备的使用状况和使用感受。因为这份热情,同事们遇到机器设备的问题也喜欢找他帮忙解决。
“刘工,我们每次钻孔的时候都只能举着电钻,这一天下来开5000多个孔真是吃不消,你能改改吗?”同事对刘维忠说道。面对同事的“求助”,刘维忠听进去了,“我想是不是可以做个车,让大家坐上面干活,这样不就轻松些?”说干就干,刘维忠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个“发明”。
改造的道路上总是充满荆棘,第一个成品并没有预想中的成功。但刘维忠没有气馁,他回忆道:“我当时就想失败了就再改一次,怕什么的!”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儿,刘维忠找到了失败的原因,并对设备进行了二次改造。这一次,不仅解决了钻孔问题,还解决了钻孔后续的扩孔工作,一箭双雕。
据了解,该设备已经在实际生产中投放使用,并且荣获了国家专利,刘维忠给自己的这台设备取名小集科技。
不断学习 勇于担当
有了这次成功经验,刘维忠的干劲儿更足了。除了日常工作,他开始整日埋首设备图纸、研究装置原理,一边看书学习理论知识,一边上手实操打磨技术。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属于刘维忠的机会也来了!为了应对市场需求,公司计划建设特箱流水线,听到消息的刘维忠第一时间跟领导主动请缨,承担本次项目的设备安装和对接工作。
施工过程中,核对图纸、现场度量……所有的工作,他全程参与、亲力亲为。正是这份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使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在正式开工下桩前,刘维忠敏锐地发现定位的中轴线与图纸有偏差,他及时联系施工方调整位置,避免了公司“真金白银”的损失。


生产线建好,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这条特箱小流线的产能低,只能生产大箱30台,小箱50台,满足不了生产需求。”刘维忠解释道。面对这个问题,刘维忠提出自主技改,提升装备自动化。他的大胆提议,也得到了公司领导的充分支持和资源协助,找资料、画图纸、调试设备……最终这条特箱小流线在刘维忠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产能翻3番,为公司的转型发展作出了贡献。
匠人匠心 百炼成钢
凭借着对专业技能的专注与钻研,刘维忠从一名维修工逐步成长为装备开发主管。2018年,公司成立了以他个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这既是支持也是鼓励,同时更期待刘维忠在装备开发的岗位上发挥所长,成就属于自己的事业巅峰。

他本人也不负众望,工作的14年间,不断学习、精进自身技能。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他几乎摸遍了车间的每一个设备,从开卷到出箱口数十条生产线、上千组设备的使用状态和结构,他都了如指掌。甚至为了更好地掌握设备状态,刘维忠和团队同事还自己摸索了一套检修标准,用医学听诊器听发动机的声音,用手感应设备的热度……
如今的他已经是公司的“创意明星”,他主导并改造的特种箱门板自动化、特箱小流线,不仅为公司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更是从集团数万人的创意比拼中脱颖而出,荣获中集集装箱集团 ONE 年会“英豪奖”。面对如此的成绩,刘维忠并没有因此自满,反而有了更足的干劲儿,谈到未来的规划,他说:“我希望能开发出更多的创新设备,在降本增效方面有更多的突破,把我们的小集科技做大做强!”
坚守初心,铸就匠心。刘维忠用实际行动诠释工匠精神的内涵,展示了制造产业工人风采,也演绎了自己精彩的人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注:天津港保税区政府网站(www.tjftz.gov.cn)所有政务信息均为受权发布。按照《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转载我区政府网站相关信息时,须注明信息来源,不得歪曲、篡改标题原意及信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