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天文,也喜欢宇航方面的研究……”他把梦想照进了现实,用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成就了自己的“宇航梦”,他是云遥宇航科技有限公司星载SAR系统总设计师侯凯强。
今年4月,侯凯强和团队刚刚交付了第一个完全由国内民营航天公司自主研制的SAR载荷系统。说起SAR系统,大家可能不太了解,它的全称是合成孔径雷达,通过主动向地球发射的雷达波,经地物散射后,得到回波数据,然后通过SAR成像算法处理,最终得到地面的SAR图像,以此反映河流、山脉、森林、农田、海洋、城市、港口等不同地形地貌的特征。

“SAR的应用非常广泛。”侯凯强介绍道:“SAR图像不仅记录了大动态范围目标散射能量的信息,还记录有相位极化等信息。SAR可以做到全天候全天时,对地遥感可以不受天气、光线的影响,对金属、液面等目标的识别度非常高。比如通过SAR卫星可以对全球各地的石油储量进行监测,从而影响石油期货的交易。另外极化SAR图像可以帮助我们做地物分类,SAR图像的相位信息经过干涉处理后,可以得到地表沉降信息,这些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之前我们国家很多民商用的SAR图像都要从国外购买,一景高分辨的SAR图像需要上万元。我们研发的目的就是通过技术攻关,制造出小型化、轻重量、高分辨率、大幅宽的SAR载荷系统,从而降低SAR图像的商用成本。”
观星者→造星者!为梦奔赴“星辰大海”
33岁就能成为SAR系统总设计师,在大众眼中侯凯强已经算是年轻有为了。而这成功的背后,源于一份对于梦想的热爱和追逐。
2017年,侯凯强就职于上海航天八院802所,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他是所里第一批转事业编制的设计师。当时他负责弹载雷达的设计研发,前途一片大好,但他的心里始终有一个宇航梦,“非常感谢八院对我的培养,航天精神永不敢忘。但是相比弹载雷达,我更喜欢宇航方面的研究。”

怀揣着这份梦想,他放弃了上海的事业编到北京工作,也是从这时候开始接触商用SAR智能处理载荷的研制工作。2022年底,侯凯强入职天津云遥宇航科技有限公司,负责SAR系统总体设计、技术攻关、系统集成测试、地面数据处理等工作。“我在这里看到了更多SAR系统研发的可能性和挑战,而且我很喜欢天津这座城市。”
严慎细实,不带任何疑点“上天”
航天科研是一份需要把梦想变成现实的工作,更需要一点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勇气和魄力,而这些在侯凯强身上都得到了印证。
刚刚入职云遥的他就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个职业挑战,“那时候我们正在做第一次的车载试验,但是系统没有按照预期的成像,让大伙一度非常沮丧……”侯凯强回忆道。但是凭着一股不认输的劲儿,侯凯强和团队同事很快就振作精神重新梳理数据,最后找到了不能成像的原因。
“我当时觉得是频谱上的数据有异常,在重测发射信号后发现它的杂散非常大,然后我们从发射链路到接收链路,解决了频谱异常后,再从一维距离像到二维相参性、相位稳定性等方面层层验证,经过了6轮跑车试验,终于得到了合格的SAR图像。”

在很多人看来,航天科研是一份高大上的工作,但只有航天人自己知道这是一份严苛的工作。因为航天工作容不得一丝失误,“我们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律,在地面出现过的任何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在轨的时候一定会再出现。”侯凯强说道。
所以他和团队的每一个同事始终保持着一个共同的四字原则“严、慎、细、实”,严格把控每一个研发环节的考核指标;谨慎对待实验中每一个问题,不让任何疑点上天;细心地处理每一个试验数据,关注每一个细节;实事求是地面对研发过程中的每一个结果,取得实效。
四个字看似简单,做起来却很难。每部载荷装备可能要由几十台部组件和模块组装而成;每一级的质控还要有上百个指标,如果每一个都要一丝不苟地执行到位,其工作量也可想而知。所以,对于航天人来说,加班也是家常便饭,而他们甘之如饴。
从0到1,从1到N,梦想在星空绽放
时光不负赶路人,入职云遥不到2年的时间,侯凯强从主任设计师升任SAR系统总设计师,并成功交付了由他深度参与的第一个SAR载荷系统,“它是国内民营航天首次研制,也是我们从0到1的一个突破。我在其中负责了雷达信号处理、SAR成像算法、以及相控阵波控和中央电子设备单机的部分研制、测试等工作,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
面对未来的规划,侯凯强说道:“有了这个1之后,希望下一个由我100%负责的SAR载荷能够成功交付在轨,期待我们从1到N的过程,也希望未来我们能成为全球顶尖的SAR载荷分系统总体设计和研制单位!”
宇宙广袤,充满未知与挑战;星河浩瀚,梦想在星空绽放。在侯凯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无数保税区的“追梦人”,他们全力以赴、拼搏向前,用坚持兑现梦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注:天津港保税区政府网站(www.tjftz.gov.cn)所有政务信息均为受权发布。按照《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转载我区政府网站相关信息时,须注明信息来源,不得歪曲、篡改标题原意及信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