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10点半,在菲特正在筹建中的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内,相机飞速拍摄取图,机械臂不停变换角度,原本平平无奇的机器通过视觉系统、AI技术,即将被赋予“眼睛”和“大脑”,并能思考同时作出决策。陈立名站在操作台前,飞快地输入参数,无数条代码在屏幕前闪过。
学成回国,与菲特结缘
陈立名是菲特(天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CTO(首席技术官),“战场无小事,毫厘定胜败”这是他最常说的一句话。2013年,他从伦敦大学学院获得无线与光通信硕士学位,后在牛津大学继续开展深入研究。多年的科研经历,培养了他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敏锐的技术洞察力,也让他深深地认识到,“要想有长足的进步,就要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来创造价值,深入一线才是技术人员最广阔的舞台。”在这种理念的鼓舞下,他迈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陈立名回到故乡天津并加入菲特,正式与菲特结缘。

驻场鏖战,突破“卡脖子”
新型工业智能装备号称“工业4.0的核心”,要想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就必须掌握完全的自主核心技术。2017年,菲特率先在国内开展“人工目检-AI智检”转型,陈立名带领团队临危受命,承担了菲特转型后首个、也是最为关键的汽车套筒在线级视觉检测系统攻关任务。此项技术在国际上还是个空白,但是客户有需求且拒绝妥协,能否攻克这一技术关乎企业后续发展走向。陈立名带领团队在生产车间日夜调试算法,开启了“登峰挑战”,誓要摘取这颗“皇冠上的明珠”。他们从零开始,克服多角度光学合成难题,摸索出适合复杂光学条件下的数字图像处理方案,然而,取图过程中的异常检测问题又接踵而至。针对这一问题,陈立名团队提出预测异常的策略,并通过一系列创新方案,成功解决了该问题。经过八个月的不懈努力,2019年6月27日,他带领团队首次实现了AI深度学习的工业落地,为德国某轴承企业提供了高效的在线级视觉检测系统,减少了70%的人力成本,并一举填补了国内外行业空白,也标志着我国在新型工业智能装备国产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勇攀高峰,掌握核心利器
从业6年来,陈立名先后主导了公司技术中台的研发工作,将AI核心算法模型库工具化、标准化,并制定了工业领域质检算法落地的标准流程,大大降低了“机器视觉+AI”在质检行业落地过程中的成本和交付周期,同时在算法加速技术、AI部署和硬件高性能交互等领域做出了行业技术突破。

在光学测量领域,他主导的3D测量技术成功为新能源电驱行业提供了全新的在线式非接触测量手段,并利用特种条纹结构光,实现高亮表面的微小缺陷检测。在该领域,2022年重点突破漆面检测,直接对标欧美漆面检测系统,加速了国产替代方案落地。
传道授业,彰显工匠初心
陈立名致力于技能传承,将传道授业视为己任。菲特先后组建了光学团队、AI团队、软件团队、实施团队等,在他的引育下如今均已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作为菲特首席技术领航者,他带领团队在各类大赛中屡获殊荣,先后取得2023年首届“兴智杯”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总决赛一等奖、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天津赛区新能源领域一等奖,并作为主要负责人带领团队完成国家工信部大数据重点项目建设。同时他也被评为天津市科技局入库专家,先后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软件著作权10项,发表了2篇行业论文……成绩的背后,是他对技术的不懈追求,对中国智造的执着坚守。他的努力和成就不仅彰显了个人价值,更为整个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成绩已是过去,奋斗没有终期。目前,陈立名和他的团队继续在航空航天、新能源、医药等领域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加快新型工业智能装备国产化进程,推进新型工业化,助力“中国智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注:天津港保税区政府网站(www.tjftz.gov.cn)所有政务信息均为受权发布。按照《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转载我区政府网站相关信息时,须注明信息来源,不得歪曲、篡改标题原意及信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