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27
6142
党性作风100典——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党性作风100典——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1935年末,毛泽东领导中央红军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入侵,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重新走向了正确的道路,中国革命有了新的转机。
1936年1月底,毛泽东、彭德怀率领红军抗日先锋队准备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2月初,毛泽东在清涧县袁家沟侦察渡口情况,遇到大雪,被雄浑壮观的北国雪景触发了诗兴。胸怀中国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毛泽东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这篇气吞山河的词作。
当时,党面临的革命形势极其严峻。长城内外,正是一片战火硝烟。日本人威胁华北,炮口直指平津要地。蒋介石鼓吹“攘外必先安内”,集结东北军、西北军、中央军几十万军队围攻陕北。而中央红军刚刚到达陕北,人马只剩八千,立足未稳,粮弹奇缺。面对外敌入侵与内战炮火,毛泽东洞察形势,深入思考。雪封冰冻之下,他登高望远,看到的是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看到的是人民群众不屈的斗争精神。于是,面对艰难困局,毛泽东作出了“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回答。他坚信中国人民抗日斗争必胜,中华民族的民族解放事业必胜。这是一个强者对天公的回答,更是一个民族对命运的回答!而他所依仗的力量,是拥有顽强革命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如毛泽东自己所作批注,“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如果说,十年前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一词中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疑问,表现了他对民族、对祖国的命运的热切关注和苦心求索,那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一惊天之语则道出了毛泽东改造世界的壮志,展示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流露了他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心。
1945年8月,毛泽东应蒋介石之邀飞抵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和平谈判。在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多次会见著名爱国人士,并将《沁园春·雪》一词手书赠予柳亚子。柳亚子吟咏该词,连声叫好,“叹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11月4日,《沁园春·雪》首次公开发表后,轰动山城,一时成为人们谈论的中心。重庆各种报刊纷纷发表评论。蒋介石看到毛泽东这首气势磅礴的词后十分恼火,要求手下组织人写几首意境、气势和文字超过毛泽东的词作,以国民党主要领导人的名义公开发表,但均无法望毛词之项背。
(中共上海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编)
(本文选自《党性作风100典》,中国方正出版社,2012年7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注:天津港保税区政府网站(www.tjftz.gov.cn)所有政务信息均为受权发布。按照《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转载我区政府网站相关信息时,须注明信息来源,不得歪曲、篡改标题原意及信息内容。
返回顶部
checktaskdate=&unchecktaskdate=&ssbm=&fromcontentid=&enddate=1754/1/1 0:00:00&oldnodeid=&oldnewid=&oldcontentid=&titleformatstring=False_False_False_&check_isadmin=True&check_username=lxdwb_check&check_checkdate=2021/1/8 15:49:11&check_reasons=
/contents/6148/328242.html
举报电话:022-84906623
举报邮箱:tjftz@adm.tjftz.gov.cn
举报受理时间:9:00-11:30 14:30-17:30(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