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特(天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菲特”)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致力于推进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智能化应用的科技研发企业。以汽车行业为发展起点,大众、奔驰、比亚迪……几乎耳熟能详的全部知名汽车品牌都是其合作对象。近年来,他们的业务领域又延伸至航空航天、食药制造等核心工业高附加值行业。在机器视觉、光学和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突破多项国际卡脖子难题,自主研发的高精度AI工业智检产品更是出口至欧洲、北美洲等地区,获评国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等。
“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引擎作用。作为行业智能科技‘领跑者’,我们愿帮助更多制造型企业,实现从自动化到数字化再到智能化的跨越式发展。”菲特党支部书记、联合创始人、总经理胡江洪表示。

发力工业智能化
如今的菲特聚焦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以质量综合管控为切入口的整体智能化解决方案,落地应用案例400余项,被誉为“工业AI专家”。
而回到创业的最初起点——2013年菲特刚刚成立时,主要从事的就是帮助大众汽车做来料质量检测工作。正是在这份工作中,菲特敏锐发现了行业“痛点”,实现了企业智能化转型。“别看汽车生产制造依靠数控设备,但质检环节却主要都是依靠人力进行。比如,齿轮毛胚生产出来,有没有裂纹、毛刺……一个齿轮几百个齿,都要依靠目检工人逐一检查。工作量一大,人工检测的弊端就开始显现——工人精力不足、工作标准化不好统一等。”胡江洪告诉记者。随着国内整车产销屡创新高,2013年至2016年间,知名品牌相继发生了上百万辆汽车被召回事件,严重影响行业声誉。“于是我们在想,能不能尝试将机器视觉+人工智能引入汽车质检领域,代替人力,来提高质检的效率和精度呢?”
经过多方打探了解到,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实验室(以下简称“天大实验室”)开展视觉研究已近30年,而菲特此前积累了大量汽车工业场景数据,双方一拍即合,决定联手攻关。
事非经过不知难。回忆起将实验室技术成果完成中试研究再到落地应用的整个过程,胡江洪用了“很艰辛”三个字来形容。改变人工检测方式,国际上开展都很少,行业缺少现成可借鉴模式,汽车行业检测精度要求高,技术成果客户不敢用……每一项难题都考验着团队的决心与毅力。凭着对科技精益求精的不懈钻研,对行业标准的深刻理解,对人工智能工业化应用的执着追求……如今,在汽车行业的智能工厂方案中,与视觉相关的技术80%出自菲特原创。同时,菲特还参与起草国家标准、制定行业标准。胡江洪将菲特自身的成功转型发展归结为“对质量服务更高追求的‘自我革命’”。
“从0到1”的突破
菲特的核心技术包含给机器人装上“眼睛”用于识别、定位、测量的机器视觉技术。装上“大脑”,用于判断、决策、控制的人工智能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这些技术应用于制造业,很多都属于“从0到1”的突破。
舍弗勒是一家世界知名汽车轴承生产企业,对产品检测的质量精度要求极其严苛。在检测轴承一个小套筒的生产缺陷时,精度要求提高到了8微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1/10,即便是微软、IBM这类世界AI巨头也不敢轻易尝试。菲特的科研人员迎难而上,创造性地将光学镜片的检测方法跨行业“移植”,又经过3个月锲而不舍的连续攻关测试,最终有效破解了这一世界性行业难题。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使菲特在业内名声大噪,多批德国专家专程到舍弗勒工厂现场观摩取经,一致称赞菲特技术过硬。
在此基础上,菲特又进一步开展科技攻关,研发出套筒自动检测设备。这台白色的机器装备可以一步到位地完成包括底部压痕、材料流失、外圆拉伤等在内的套筒各项生产缺陷的智能化检测。同时,可以自动上下料、追溯、数据上传至生产和质量系统,为工艺优化提供基础数据实时判定检测结果,为质量管理者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目前,菲特已成功交付类似这样的汽车行业内“首台套”50余个,实现汽车产线及核心零部件在线生产过程100%智能化全检测,检测准确率高达99.99%。具备2D+3D高精度测量、微米级测量能力,其检测覆盖率、检测效率及检测准确率远高于传统人工目检,实现了从智能“自动化”到智能“无人化”全方位质检服务,不断突破着技术应用的“天花板 ”。
持续深耕引领智能制造
从2021年开始,菲特每年的营业额增长50%,2023年营业收入达2.33亿元。作为一家科技研发型企业,菲特的300余名员工中,研发人员占比达70%,他们来自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牛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专注于光学、人机交互、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研发与创新,获得知识产权300余项,发明专利80多个。为了持续激励研发创新,公司每年投入至少5000万元用于科技攻关。配套建立了完整的人才创新奖励、晋升机制,让专利发明、论文发表等科研实绩与个人成长密切挂钩,充分激发人才创新的内生动力。
就在不久前,菲特又发布了全国率先为工业场景量身定制的菲凡大模型。大模型技术不仅将重塑工业生产流程,提升效率与精准度,更将通过本地化部署策略显著降低成本,实现工业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与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依托强大的数据资产整合能力、高效协同平台、精准工业场景理解以及灵活的本地化部署策略,提高一次性下线良品率,有效生产时间延长,为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开辟了全新可能。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时强调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善作善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于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我们将坚定走自主研发的科技创新道路,持续深耕现有领域,将企业发展布局融入中国智造发展大局,为以科技引领智能制造不懈努力。”谈及公司未来发展,胡江洪信心满满。
记者手记:
科技不断发展,制造业智能化是大势所趋。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对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高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
菲特,无论是其自身以智能化转型谋发展,还是大力推进自主研发技术、助力更多制造业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都是创新引领“智造未来”的典型缩影。衷心希望“菲特们”发展越来越好,以 自身之为为加快推进“中国智造”贡献更大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注:天津港保税区政府网站(www.tjftz.gov.cn)所有政务信息均为受权发布。按照《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转载我区政府网站相关信息时,须注明信息来源,不得歪曲、篡改标题原意及信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