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8日,天津港保税区在天津空港经济区举办主题为“技术造物创引未来”生物制造产业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天津港保税区推动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和《天津港保税区关于支持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生物制造十条”)。天津市和滨海新区发改委、教委、科技局等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等部门代表共话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

本次发布会旨在全面展现天津港保税区生物制造产业在创新策源、成果产业化、空间布局、人才支撑等先发优势,全力推动生物制造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实践,促进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快落地,将生物制造产业打造成为区域经济阶跃式发展的绿色引擎。
会上,天津港保税区党委常委、管委会副主任付斌发布了《行动方案》,系统介绍了保税区生物制造产业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行动方案》以推动生物制造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实践为主线,重点聚焦创新策源地、孵化转化高地和创新生态三项重点任务,提出两个阶段性目标:即到2027年,“空港科技研发区、临港规模生产区”基本建成,形成初具规模的“生物制造+”和“+生物制造”两大产业体系,育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制造标志性项目;到2030年,基本建成全球研发引领、创新转化活跃、产业主体蓬勃发展、首创性制度示范、产业生态健全完备的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格局,成为支撑保税区高质量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

天津港保税区科技局局长马力介绍了保税区《生物制造十条》具体内容,围绕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特质和重点,以提升生物制造产业创新研发能力、加强生物制造产业主体培育、支持生物制造产业生态建设为主要抓手,在强化研发投入、支持企业研发成果本地转化、支持设立全国性研发总部、支持引进生物制造高层次人才、完善生物制造产业配套、提升金融支撑效能等方面形成具体支持举措,对企业支持金额最高达到1.5亿元,政策驱动生物制造产业向新发展。
天津港保税区科技局副局长尤大鹏围绕保税区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历程、比较优势、发展现状、产业规划和远景目标进行重点介绍,明确进一步加快“生物制造先导区”建设,全力打造形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策源集聚、科技成果孵化产业化高效、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百亿级产业集群。
活动中,12个生物制造标志性项目落地和技术成果转化项目集中签约,进一步构筑产业先发优势,实现技术创新和龙头带动双轮驱动,加速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历经18年,天津港保税区对生物制造产业进行前瞻性布局,已形成产业体系完备、人才项目荟聚、政策支撑引领、场景应用丰富的新质生物制造产业生态。建有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等为代表的创新策源,汇聚了低碳合成工程学、京津冀食品营养健康与安全创新平台等一批国家级平台机构,形成“空港科技研发、临港规模生产”的空间一体化布局,吸引了以国投生物制造创新研究院为代表的大型央国企集聚,涌现出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健康糖、菌丝蛋白、骨化二醇、DNA合成仪等一批标志性生物制造产业化项目。
未来,天津港保税区将积极抢抓全球生物经济变革机遇,贯通从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培育到场景应用全产业链关键环节,夯实生物制造创新策源能力、构建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服务体系,打造生物制造技术创新策源地、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孵化转化基地,在服务国家生物新质生产力发展中贡献保税之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注:天津港保税区政府网站(www.tjftz.gov.cn)所有政务信息均为受权发布。按照《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转载我区政府网站相关信息时,须注明信息来源,不得歪曲、篡改标题原意及信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