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送爽、丹枫迎秋。9月21日,天津港保税区“走进长三角”投资交流会在上海外滩中心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天津港保税区管理委员会与德勤中国主办,保税区投资促进局、上海招商中心承办。来自长三角的40余位世界500强、行业领军企业、国际知名咨询机构的高级管理层、有关商协会负责人等参加。
会前,天津港保税区党委常委、管委会副主任寇晓霜与德勤中国全球投资及创新研发/政府激励服务全国主管合伙人、全球企业税服务华东区主管合伙人徐祖明进行闭门会谈,双方就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新常态下外商企业投资趋势进行沟通,徐祖明表示,我国高端制造业供应链逐步完善,外资企业对我国除了有扩张市场的需求外,更有技术合作、联合研发的需求,天津及保税区在高端制造业有深厚的基础和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制造业串链、补链、强链的过程中,相信保税区会承接更多的高质量项目,德勤将继续携手保税区,共同成长。




天津港保税区作为我国对外开发开放的门户,区位优势突出、产业配套完善,发展30多年来,已累计吸引了13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域投资了420多个项目。寇晓霜在致辞中指出,“参会的许多企业是保税区的老朋友,也有很多新面孔。天津与上海的南北协同,是新发展阶段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直接体现。多年来,保税区与长三角地区的企业同频共振,服务一批上海企业在津发展壮大。2022年天津港保税区累计吸引上海企业投资超过300亿元,一系列优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落户天津,进一步强化津沪两地经济往来和产业合作。”
德勤中国政府及公共服务行业华东区主管合伙人、自贸区服务中心领导合伙人严庆乐,为与会嘉宾发布《天津港保税区2023年投资环境研究报告》。基于德勤投资环境研究模型,保税区在政府政策和服务、商业合作环境、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人居环境系统等指标上均保持了极佳的竞争优势。严庆乐表示,“天津港保税区因港而生、依港而兴,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京津冀海空陆综合立体交通的‘新枢纽’、标志性产业链逐步延伸形成的‘新智造’、自贸及营商环境优化政策先行先试的‘新高地’、展现生态宜居‘新魅力’的活力新城。”
近年来,天津港保税区营商环境政策不曾停步,今年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4.0版”,提出了4个方面48项举措,确认登记制、“拿地即开工”等政策不断刷新着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的认知。得益于区域叠加的政策红利及产业链延伸的营商生态,空中客车、博格华纳、汉特曼、法液空、法亚、霍尼韦尔等企业持续加大在区投资,不仅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更是对保税区营商环境的极大认可。天津港保税区投资促进局局长徐海涛介绍区域情况,“今年上半年,天津港保税区全面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以开放创新为引领,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区域工业增加值增长8.1%、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0.4%、制造业投资增长22.3%、高技术投资增长50.1%,工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保税区始终践行‘企业第一、服务第一、效率第一’的发展理念,高标准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努力建设宜业宜居活力新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必要的发展助力。”
天津港保税区持续深化自贸创新,开放能级再上新台阶。今年,区域RCEP企业服务中心正式启用,临床急需进口药品绿色通道持续拓宽,保税维修再制造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离岸贸易“天津模式”等自贸创新政策持续拓展。天津港保税区自贸工作局局长何江在介绍区域自贸创新政策时说,“截至目前天津自贸区已累计获批进口临床急需药品13批次,惠及患者15人,涉及罗氏制药、百济神州、赛升药业和辉瑞公司四种药品,部分患者综合治疗费用相比海外就医大幅下降40-50%。”
活动现场,参加会议的保税区企业代表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企业投资发展规划、在津发展感受进行重点发言,为区域营商环境及政策点赞。默沙东、康宁、高通等其他与会企业代表纷纷围绕企业发展、自贸功能创新、南北区域发展联动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通过此次座谈,企业代表对天津港保税区的投资环境、区位优势、政策创新、载体功能有全面了解,也希望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加深与区域之间的联动,共同推动与天津的各项合作。
会议最后,寇晓霜指出,“天津港保税区今年在长三角及大湾区分别设立了招商中心,我们上海招商中心随时为各位企业家朋友上门服务,随叫随到,我们也欢迎在座的新老朋友来天津港保税区参观考察,我们将以最大的努力和诚意,与各位新老朋友携手,助力企业取得更大的成功,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未来,天津港保税区将以上海、深圳为重要支点,强化区域协同互动,服务长三角、大湾区优质项目资源,开拓北方市场、对接北方资源、强化区域合作,以产业深入对接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注:天津港保税区政府网站(www.tjftz.gov.cn)所有政务信息均为受权发布。按照《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转载我区政府网站相关信息时,须注明信息来源,不得歪曲、篡改标题原意及信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