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日的阳光透过玻璃幕墙洒在中国铁设的楼道里。推开办公室的门,胡叙洪正俯身在一幅复杂的设计图上勾画,笔尖不时与图纸摩擦,发出了沙沙的声音。“这个项目到了关键阶段,得把减振降噪方案再优化一遍。”他抬起头向记者微笑,身后的书架上,一座座金灿灿的奖杯与一摞摞泛黄的图纸珠联璧合……
磁浮交通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化建设与测评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减振降噪实验室首席专家,天津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国铁集团“百千万人才”工程专业领军人物,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华全国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章、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成就奖、茅以升科学技术铁道工程师奖……最近,胡叙洪又荣获了“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他技术能力的肯定,更是对他三十几年如一日奋战在中国铁路勘察设计一线的“小结”。

自上世纪80年代末入职以来,胡叙洪见证并亲身参与到中国铁路的成长与发展中。“从绿皮火车到高速铁路,是几代铁路人接续奋斗,一步一个脚印自己摸索出来的。”回忆过往,他眼底泛起波澜。
1998年深秋,北京郊外寒风凛冽。时年32岁的胡叙洪站在一片旷野上,他心中有些忐忑,因为这里即将会铺设上我国最具标志性意义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作为该项目的勘察设计总体技术负责人,他已经带着团队在这儿驻扎好几个月了。“对于我们来说,不怕郊外作业的苦,大家心里都憋着股劲。”胡叙洪说,那时曾有外国专家作出中国高铁落后的评价,那些话成了他们的心结。“我们偏不信这个邪!”带着这个劲头,他和团队白天顶风冒雨、夜里通宵达旦,先后搜集调阅资料百余类,经过270个日夜的“会战”,修改线路设计方案40多稿,最终让京沪高铁成为载入世界铁路史册上的奇迹。
2010年,长昆客运专线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批复。“我国西南地区地质地貌十分复杂,传统的‘手绘脚量’肯定行不通。”为了应对挑战,胡叙洪带领团队首创了“三维虚拟踏勘系统”,在计算机中重构出山川河流等地质肌理,并综合考虑不同地形因素,通过模拟分析实际环境条件,以展现每个监控点位及潜在监控点位的视野效果,从而实现对设计沿线的全域分析。“这项技术的应用不仅大幅提高了选址效率,降低了选址成本,还能提前关注到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为安全施工提供坚实保障。”胡叙洪说。

2012年除夕夜,蒙西至华中煤运铁路的勘测现场飘着雪花。为满足国家对项目整体进度的要求,胡叙洪带领团队坚守在项目组一线:针对鄂尔多斯地区存在流动沙丘的特点,他带领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详细调查沿线沙丘分布和病害程度,从选线上力求绕避,从工程措施上采取成熟可行的防沙、治沙措施;为使项目的走向和站点与煤炭集疏运系统有机衔接,提高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他多次组织开展专题研究,为合理确定线路走向和站点设计方案奠定了良好基础;针对沿线煤矿分布众多的特点,他带领项目组深入煤矿企业,详细调查既有和规划采空情况,并结合煤系地层分布,分析研究开采范围,落实线路走向和工程措施;沿线黄土广泛分布,他组织专业团队研究黄土地区边坡防护措施,尤其针对向塬侵蚀现象,研究合理的路基稳定保护距离,确保路基工程的安全可靠。
“高铁跑得快、跑得远、跑得稳,更要跑得‘轻’。”胡叙洪认为,便捷出行和美好环境并不是矛盾的双方。于是,他开始着手攻克高铁噪声这一复杂难题。作为负责人,他全面主持了国家“863”科研课题——高速铁路减振降噪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为了收集噪声源,胡叙洪持续蹲守了多条高速铁路,全面记录了高铁运行中钢轨与轮对的震颤。“有了大量数据做支撑,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做研发。”说着,他翻起自己的专著《高速铁路减振降噪技术研究与应用》,“像我们研发的阻尼钢轨、吸音板、减震支座等,这些产品都是根据材料的特性应用在轨道、路基等各个方面,以不同的原理让飞速行驶的高铁列车‘安静’下来。”如今,他主导研发的8大类减振降噪产品已在全国高铁线上铺展,而另一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时速400公里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噪声振动特性及控制技术”课题研究也在他的带领下全面展开。

荣誉等身却初心如磐,功勋卓著仍本色依然。当人们惊叹于“复兴号”穿越雪域高原的壮美时,他正伏案勾勒时速400公里智能化高铁的蓝图。“高铁已经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从无到有,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现在已经领跑世界。”如何助力中国高铁持续保持世界领跑优势?胡叙洪将目光聚焦到磁悬浮技术上。“高速磁浮交通是可预见的未来陆地运行速度最快的交通,是全球交通科技领先国家竞相研发的热点。”为了让我国能把握未来世界高速铁路技术发展的主动权,他勇担重任,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磁浮交通设计技术研究,主持完成国家重大专项高速磁浮“三个一”试验线工程的勘察设计,以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长大干线应用试验平台的研究与设计。其正在主持编制《高速磁浮交通系统设计规范》,更是攻克了定子排布等高速磁浮关键技术难题近20项,并获实用新型专利5项。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这是胡叙洪的人生格言。从我国首条客运专线秦沈铁路的拓荒者,到京沪高铁“世纪工程”的掌舵人;从攻克减振降噪技术难题的开拓者,到时速600公里磁浮系统的破局者,他始终站在轨道交通创新的潮头,不断前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注:天津港保税区政府网站(www.tjftz.gov.cn)所有政务信息均为受权发布。按照《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转载我区政府网站相关信息时,须注明信息来源,不得歪曲、篡改标题原意及信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