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6日,坐落于滨海新区临港工业区的中国首个海洋油气装备制造“智能工厂”——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化制造基地正式投产(以下简称“智能化制造基地”)。

提到智能化制造,较为人熟知的是集成电路、家电、汽车等产业,但如果是对于海上钻井平台这些定制化“大家伙”如何实现智能制造呢?海洋油气装备制造业产品离散程度高,相关数字化生产管控系统市场尚未发展成熟,要实现智能制造,实际上就是从工业2.0时代向工业4.0时代跨越发展,要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况下弯道超车才能有所突破。
对于智能化制造基地来说,这个重担就落在了海油工程副总裁兼总工程师、天津智能制造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王会峰肩上。

党建引领赋能发展 精智战略绘就蓝图
“我们将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以党建引领的海洋油气装备制造业灯塔工厂,这是大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干出一番事业的最好时机。”先行者探索的道路崎岖荆棘,王会峰给同志们加油鼓劲时常说这句话。虽然前路曲折坎坷,但他对实现海洋工程行业智能制造这一目标自始至终都充满信心。
工厂的数字化转型涉及方方面面,尤其是离散型企业的智能制造更是鲜有案例,必须要有系统清晰的战略规划和严谨具体的实施方案。
王会峰把党建引领、精益管理和智能制造作为智能化制造基地高质量发展的三大战略指引,三项工作协同开展,同向发力。他强调要统一思想认识,按照“转化、融合、重构”的要求,有节奏的探索智能制造,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在他的带领下,这个平均年龄超过35岁的团队有了主心骨,从2019年项目启动至2022年落成投产,再到今天建成6条智能化生产线和1个自动化立体仓库,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化制造基地成为国内首家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制造工厂,并被国家五部委组织评定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王会峰用坚定无畏的信念决心和系统严谨的蓝图规划带领临港基地趟出一条具有国资央企特色的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制造转型之路。

离散智造探索实践 数流合一初见成效
“一切管理流程化、一切流程标准化、一切标准表单化、一切表单数字化、一切数字智能化”,这是王会峰经常叮嘱智能化制造基地干部员工开展智造转型的工作思路。理想指向最高最远处,工作却要从最细最小处着手。继“精智战略”之后,他又提出“数流合一”,即将工厂数据与业务流程挂接统一,把打造“数流合一”的业务流程数字化平台作为离散产品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通过“数流合一”,主要实现两个目标:
一是从管理层面探索现代化企业模式,助力产业结构升级。王会峰认为业务流程梳理和相关的数据治理是实现智能制造管理的基础。“好的数据具有真实性、客观性、及时性,通过数据去发现业务环节中的问题,对优化流程、严防内控风险都有重要意义。借助数据客观评价工作效率,开展绩效管理,这就是数字化赋能现代企业管理升级的路径。”
二是从技术层面建立工艺数据库,为实现数字孪生和探索工业元宇宙奠定基础。对于工厂来说,要实现数流合一,首先要在制造技术上下功夫。王会峰给智能化制造基地的工艺技术部门赠名“Ti脑”,即“技术(technology)与智能化(intelligentize)互相赋能的企业大脑部门”。“在未来的工业元宇宙时代,输入客户需求就可以自动输出最佳技术方案,并根据客户实时需求和工厂资源使用情况同步数字孪生,保持方案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要实现这个场景,首先就要将所有工序、工艺、工法梳理出来,形成数据库,逐步优化迭代实现智能化。”
经过流程梳理和自主开发系统,智能化制造基地已形成涵盖全业务域500余项流程、150余条工艺路线的《数字化工厂流程管理手册》,半数以上需实现数字化的业务流程已成功上线。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智能化制造基地在智能制造领域取得可喜进展,其中,切割生产线工效提升29%,甲板片预制生产线工效提升23%,工艺管线加工生产线工效提升22%,立体化自动仓库工效提升15%,同时高分通过国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三级评定。

但离散行业智能制造探索绝非易事,智能化制造基地的转型工作已经来到深水区,生产自动化、业务数字化、管理智能化都需要深度推进,已梳理待解决的“硬骨头”问题还有很多。但王会峰坚信,在党建引领的旗帜下,只要战略规划系统清晰、思想认识高度统一、管理技术及时提升,就一定能实现海油工程智能制造转型,并在未来将智能化制造基地真正打造成为国内首个海洋工程行业灯塔工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注:天津港保税区政府网站(www.tjftz.gov.cn)所有政务信息均为受权发布。按照《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转载我区政府网站相关信息时,须注明信息来源,不得歪曲、篡改标题原意及信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