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刚过,万物复苏。位于天津市津南区的绿屏·八里湾片区,天蓝地绿,春意盎然。一个300多人的养护队正在林间忙碌,对几十万株树苗进行剪枝、涂白,并对土地进行修整、改良,为新苗补种做准备。
“养护旧苗和补种新苗,一个都不能少,这样才能确保百分之百的成活率,完成碳汇目标。”负责这里绿化建设的天津市福联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项目经理付文轩说。
付文轩口中的碳汇目标,是天津市津南区被纳入天津市林业碳汇交易试点的成果。目前,第一批2.7万亩人工储备林已经完成了二氧化碳吸收量的核证工作,即将进入交易环节。
2018年,天津启动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在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之间的黄金发展走廊上,规划建设南北向约50公里、东西向约15公里、总面积736平方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区,彻底改变“摊大饼”式发展路径,构建“津城”与“滨城”双城格局。
三年多来,这块面积相当于天津市中心城区两倍的土地上,拆迁修复、造林绿化、生态涵养,形成了一片守护京津的生态绿谷。
除了肉眼可见的环境改善,绿色生态屏障最可观的贡献便是碳汇。“经过修复建设,生态屏障一级管控区内林地面积已达18.73万亩,可实现碳汇约12.6万吨/年。”天津市低碳发展研究中心规划部门负责人赵翌晨说。
“人工造林是增加碳汇的最好办法。”天津社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生态研究所研究员牛桂敏说,相比成熟林、过熟林因生长速率下降,碳吸收、释放趋于平衡,人工种植的树苗生长旺盛,固碳速率最高。
森林碳汇量的持续增长,除了带来巨大的生态价值,其经济价值也在逐渐显现。
据介绍,天津林业碳汇交易仍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加速推进,规范化的林地管理将更有利于林业碳汇开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注:天津港保税区政府网站(www.tjftz.gov.cn)所有政务信息均为受权发布。按照《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转载我区政府网站相关信息时,须注明信息来源,不得歪曲、篡改标题原意及信息内容。